老有所依

人無千日好,花無百日紅,人生沒永遠的舞台。不少藝人都會趁賺了大錢的時候投資做生意。筆者從事演藝工作3年後,認為要未雨綢繆,好好增值自己。一個「華麗轉身」後,踏上另一個舞台,在商界、工程界繼續發熱發光。同樣,作為領袖,更需高瞻遠矚,未雨綢繆,就各項民生政策作好規劃。

香港人生活繁忙緊張,經常呻周身病痛,但論長壽,卻是世界上數一數二。世界各國都面對人口老齡化,各地政府均需作出應對,以保障經濟及社會發展。

日本政府鼓勵「老而不休」,包括延後退休年齡、推動老人再就業,協助尋找簡單或兼職工作。社會層面方面,如何照顧愈來愈多長者,也是頭痛事。安老院、看護人手是否足夠?日本政府早開始下工夫,包括資助培訓及輸入大量照顧老人的看護。

香港安老政策以「居家安老為本,院舍服務作後援」,但實行起來,看似非常不足。香港長者人口達100萬,但18區的長者健康中心使用率卻不足4萬人次。

另外,政府推出的長者健康評估先導計劃,計劃兩年內資助1萬名長者進行健康評估,但最後僅五千名長者參與。政府似乎將推廣長者保健信息及提供基層醫療服務,如量血壓、測血糖的責任,轉嫁在區議員身上。

退休保障爭論多年,現屆特首任期尚餘一年多,看似退休保障又成為下屆政府的包袱。筆者認為,65 歲或以上長者的退休生活應受「安全網」保障,現時政府提出的「有經濟需要」方案,居然設8萬資產上限的長者方可申領,比現時的「長津」還要低,做法極涼薄。

退休保障動用公共資源,我建議政府實施時「截龍」設下期限,對於該期限以後從外地來港的難民、移民之申請設立門檻,要求他們真正在港工作、貢獻社會15年才可享有相關保障。從公共財政資源上考慮,政府應檢討及優化強積金、生果金及養老機制,避免資源重疊。另外,建議開徵財團稅,增強長者服務資助的可持續性。

有苦候資助安老院宿位多年的長者向我大吐苦水,「等到死」都未獲分配宿位。香港各項安老政策仍然處於研究再研究、諮詢再諮詢的階段。筆者認為不能再「拖字訣」,拿出最大的誠意做好民生工作。

方國珊